以ITIL為基礎的ITSM軟件在中國的市場前景如何呢?
發(fā)布時間:2017年12月28日
目前國內想做ITSM的企業(yè)似乎越來越多了,原因是因為ITSM理念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很多做ITSM軟件的公司以前很多是先給國內客戶實施國外四大的產品后逐步模仿發(fā)展起來的,所以如果有公司想做這塊那還是先摸清對手們已經發(fā)展成什么樣了。
說說國外四大的軟件在國內的問題吧,其實從大家了解的情況看四大的東西,由于其管理思路較國內需求差異較大,并不太受國內用戶青睞,大家還是因為其穩(wěn)定性和高效性忍受地用著,要不用其他的軟件如果漏報了重大故障,那誰也吃不消。
至于怎么通過差異化來發(fā)展這塊市場,不能說沒有機會,從發(fā)展思路上有幾點想法,跟大家分享:
一、軟件產品要足夠穩(wěn)定可靠,功能簡單點并沒什么,這點可以說是國內做實時軟件最大的軟肋,功能都能研發(fā)出來,但是真正沒內存泄漏一年不用重啟的軟件簡直遇不上。
二、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型與方法,不能僅跟著客戶的需求做,往往最后做出的東西是垃圾,真正的管理的柔性與解決根本問題的能力能抽象成模型后才能成為能逐漸積淀和迭代發(fā)展的基礎,要不然只能是修修補補地翻燒餅。
三、集成友好,這塊是國外四大家的產品做得好也做得差的部分,做得好是說它們都有集成能力,做得差是因為其實基于他們之上做的集成一般成本都較高,也有較大部分不愿意公開出來。
四、云運維時代,非實時功能必須走SaaS路線了,贏領的ECO-ITOM早已推出了這樣的服務。
從ITSM的實現來講,如使用國外ITSM,需要購買國外的一系列的軟件,并進行復雜的配置連接,實現成本較高。而國內的系統(tǒng)則可以直接購買一套,基本上大大小小的功能都包括了。國外軟件一般要求規(guī)范流程,按照手冊去使用,比較死板,現實中經常會遇到上級領導按照流程執(zhí)行,然后又要求我們按照特例辦理,這時候就會比較頭疼,國內的軟件或許這方面考慮的比較多,兼具規(guī)范性和靈活性。
據我所知,眾多國內ITSM軟件,也有做的不錯的。贏領ECO生態(tài)云運維平臺,是基于ITIL規(guī)范、結合國內客戶實際研發(fā)出的監(jiān)控與運維一體化平臺。面向政府、媒體、醫(yī)療、教育、制造業(yè)等行業(yè),憑借其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豐富的產品線、高效的實施團隊以及遍布全國分支機構的本地化服務,使得贏領ECO在全國各地得以廣泛推廣和應用。
ITSM產品國內國外都有,品牌知名的價格就高一些,小眾品牌可能在功能上沒那么強大或者豐富,但性價比高。其實國內外的ITSM各有利弊,取長補短選擇適合自己企業(yè)的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一開始盲目地聽從大眾的評論或者是隨意選擇一款出名但卻沒那么適合自己的產品。另外國外的開發(fā)成本遠遠高于國內的開發(fā)成本,畢竟同樣的程序員,肯定是國外的成本高效率低。
軟件產品并不像手機汽車一樣,生產出來就可以直接使用,軟件產品在具體應用到企業(yè)的時候,還需要功能配置和一定的二層開發(fā),因此選擇國內市場的產品有很多優(yōu)勢,不能盲目迷信國外軟件。在ITSM項目的實施及后期維護過程中,都可能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這就要求廠商的技術服務人員要具備較強的技術水平和出色的響應速度,這正是本地化公司及產品的優(yōu)勢所在。